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安阳站长网 (https://www.0372zz.cn/)- 高性能计算、分布式云、混合云存储、云计算、视频终端!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编程要点 > 资讯 > 正文

新东方在线陈婉青:千万级家庭用户流量增长法则

发布时间:2018-12-03 23:28:35 所属栏目:资讯 来源:36氪
导读:原标题:新东方在线陈婉青:千万级家庭用户流量增长法则 2018下半年,互联网行业最畅销的一本书是什么?——《增长黑客》;互联网公司最热门的一个新职位是什么?——首席增长官;各种互联网峰会的热门主题聚焦于什么?——增长。 当整个互联网的流量红利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原标题:新东方在线陈婉青:千万级家庭用户流量增长法则

2018下半年,互联网行业最畅销的一本书是什么?——《增长黑客》;互联网公司最热门的一个新职位是什么?——首席增长官;各种互联网峰会的热门主题聚焦于什么?——增长。

当整个互联网的流量红利几近结束,获客成本越来越贵,吃完第一波流量红利的线上公司出现了明显的用户增长放缓,此前一波完全没踩中红利的互联网初创公司,在资本寒冬不断降温的大环境下,急需谋求流量增长和变现之道。

于是,微信裂变、社群运营、小程序导流、抖音短视频营销等一系列流量增长新玩法层出不穷。基于互联网生长起来的在线教育公司也不例外,在依赖资本热钱驱动的几年“大跃进”之后,在线教育公司的盈利压力积攒到最大峰值,流量、获客、增长、变现,成为他们集中火力攻克的战场。

用户的需求到底是什么?流量要到哪里去找?互联网的新打法怎么用?流量来了然后呢?这一系列问题是否能解决,也成为在线教育公司穿越寒冬、扭转亚健康UE模型的关键。

11月30日,元璟资本联手36氪举办了一场闭门沙龙,邀请到新东方在线儿童产品事业部总经理、酷学多纳创建人陈婉青共同探讨“用户增长方法论”这一话题。陈婉青结合多纳的6年收入增长数据和自己15年的互联网教育经历,分享了《千万级家庭用户流量增长法则》,以下为演讲内容精选:

2011-2018:新东方“多纳”产品进化论

新东方在线陈婉青:千万级家庭用户流量增长法则

2011年,ipad上出现了一个小朋友很喜欢的游戏叫汤姆猫。我当时就在想,既然小朋友这么喜欢,如果让他们在那个很沉浸的场景里跟汤姆猫学说英文,效果会不会更好。毕竟我们讨厌英文,是因为用背单词的方法学习实在太枯燥了,我们不会觉得学习母语困难,是因为母语是在具体的场景中习得的。

为什么不设计一种更游戏化的方式,让小朋友在沉浸式的场景中学习语言呢?于是那一年,我们开始做“多纳学英语”这款产品,想用ipad载体做一个新的教育模型。

2012-2013年,我们的小游戏刚上线就受到了市场欢迎。比如第一款小游戏“交通工具”,小朋友学习“飞机”这个单词就扮演成一个飞行员,开着飞机去上学。又比如我们的爆款游戏“餐厅”,小朋友学习“蔬菜”,就把场景设定在餐厅,小厨师们需要切什么菜就一边切,一边不停念蔬菜的单词。

2014年,我们的用户增长到2000万,但由于刚刚开启6元/月的收费,家长的付费意识还没被培养,也不懂怎么通过苹果账户支付,所以没有实际上的盈利。

2016年,苹果接入微信支付,支付环境转好,我们的收入开始大幅增长。

2017年,我们面临的新问题是仅仅依靠课程付费,收入模型太单一,所以我们又做了实体产品,服务产品和外教课程。

2018年,我们的营收开始了爆发性的增长。

各学龄段家长的心理“需求”是什么?

新东方在线陈婉青:千万级家庭用户流量增长法则

我们把教育的需求分成几类:焦虑-兴趣-备战-从众-应试。

2-4岁:

家长的焦虑点主要在于,到底要不要给孩子报早教班?我个人认为不要,这个阶段就该花时间多陪陪孩子。如果这个学龄段家长给孩子报班,多半是因为家长想满足自己没能实现的兴趣,比如自己没学过钢琴,就觉得要让孩子学钢琴。

4-5岁:

小朋友开始有一些自己的的判断力和认知,特别是城市的小朋友主观意识较强,就开始自己选了。但你会发现选出来的基本上还是钢琴、美术,为什么?因为这些孩子的“兴趣”是在家长上一阶段的“焦虑”中长起来的。家长只带孩子上了这几样的试听课,孩子只能从里面选自己相对感兴趣的,所以最终还是家长选。

5-7岁:

幼小衔接。这个时间节点马上要承接的就是K12,也就是教育培训真正的战场。因为在此之前的那些兴趣班、素质课都是零散的、随时可以切断的。但K12是连贯的、真正开始续班的。所以5-7岁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大的K12机构都是从这里切一些幼小衔接课程。

6-9岁:

小学一二年级。大家都知道做教育跟政策的关系很紧密,这两年国家在倡导给小学生“减负”,不让布置太多作业,孩子很早放学然后没有事做该怎么办呢?家长就看其他家怎么做。结果一家报班,全部都报班,很多家长也很无奈说我也不想给孩子报,但全班都在报,肯定不想自己孩子比同班的小朋友差。

这确实令人心疼,但从教培角度来说,这个年龄段的家长确实是最被容易鼓动报班的。他们会积极加入一些社群,相互探听了解,选班报班。

9-12岁:

目标明确,需求集中,就是应试,正式步入K12的完整赛道。

各学龄段家长进“社群”的动机是什么?

新东方在线陈婉青:千万级家庭用户流量增长法则

2-4岁:

家长最喜欢进社群的阶段。因为这时候的家长最焦虑,什么都不知道又不再相信到处都是广告的搜索,所以最相信什么?口碑。

进社群和其他妈妈聊,和作为“意见领袖”的高知妈妈们学习。所以我们会发现这个阶段的很多教育产品是靠社群做起来的,很多全职在家的妈妈,被培养成意见领袖,再让他们发动更多的妈妈。所以去年出现过妈妈争夺战,因为抢夺了社群就抢夺了这个年龄段的市场。

4-5岁:

孩子进入幼儿园,妈妈突然没那么忙了,但也看不到孩子了,开始担心孩子,就开始聚在社群里讨论幼儿园、讨论老师、孩子的表现等等。所以这个赛道里出现了一些“让家长安心”的明星企业。比如掌通家园,他们直接进校,为家长提供安防的产品,每个月家长交一些服务费,就能在手机实时查看到孩子的情况。所以在这个学段很多产品是做这块的。

5-7岁:

离开幼儿园了,开始备战小学。社群里讨论的就是学区房、小学择校、入学准备等等问题,家长这方面的焦虑就需要到社群里化解。这时候也会出现很多“幼小衔接号”、“上海小学攻略”之类的号,家长会到里面听讲座,购买相关产品和课程。另外,教育行业的年龄段可以切到半岁,5岁半到6岁处于幼儿园毕业但小学还没上的“空档”,幼儿托管也做起来了。

6-9岁:

刚刚说到这个学龄段家长的心理是从众,从众就是不知道怎么办和不知道目标是什么才会从众。所以这个阶段的社群是最杂的,有兴趣的、补课的、甚至还有情绪治愈的。比如我曾经见过一个“止吼群”,, 心理专家专门告诉妈妈们怎么调整心态,不要吼孩子,怎么辅导作业的时候不让自己先疯掉,流量非常大。

9-12岁:

(编辑:安阳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