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注:本文来自于《时代周刊》,由公众号译指禅(yizhichan007)编译,译者:Yuki.Yin,钛媒体经授权转载。
在此之前已有传言称,谷歌将推出免费电子邮箱服务,就连《纽约时报》的资深记者约翰·马尔科夫(John·Markoff)也对此做了报道。
但“一家搜索巨头推出电子邮箱”这样的消息还是令人意外,况且,其储存容量据称将达1GB,是微软Hotmail容量的500倍,这在当时完全是不敢想象的。因此当谷歌敲定4月1日发布新闻稿时,很多人包括我,都以为这是个恶作剧而已。

2004年3月31日, Gmail服务上线前夕的主页图
然而,事后证明Gmail确确实实诞生了,还引发了一场革命。即使站在十年后看,它的重要性也是无可比拟的。
继1998年搜索引擎面世,Gmail成为谷歌推出的首项里程碑式的服务。Gmail不仅轻松击败了当时免费电邮的两大巨头——Hotmail与Yahoo Mail,还凭借其庞大的储存空间、方便易用的界面、快捷即时的搜索及其它先进功能,很可能已成为首款重要的云计算应用。为此,Gmail不仅对传统PC软件形成补充,而且很可能取而代之。
一些令人担忧的Gmail功能,甚至也预示着网络时代的趋势: Gmail在扫描信息的基础上,获取关键词用于广告发布,这引发了一场有关网络隐私的争议,一直延续至今。
在谷歌内部,Gmail被视为一项体量大又难以实现的项目。在正式面向用户前,它历经了近3年的开发历程;在此期间,持质疑态度的谷歌员工从技术到理念,对这一项目进行了多方面的批判。
不难想象,在一个时断时续的领域下功夫,重则可能会令其分崩离析,轻则会导致整个项目失去吸引力。
“对互联网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时刻。”在Gmail发布时负责谷歌多数新产品的乔治斯·哈里克(Georges Harik)表示。(Google称这类实践为“Googlettes”,即快速更迭低成本的试验项目)
一切始于搜索
人们经常会将Gmail视为谷歌“20%自由时间”政策的经典成果,这条为人乐道的政策允许工程师们分配一部分工作时间从事个人项目。
但Gmail创造人保罗·布克海特(Paul Buchheit)纠正了这一想法,“项目开始就得到了公司授权,”他说,“我的目的就是开发一个电子邮箱服务。”
他从2001年8月着手开发Gmail,但该服务在此之前经历了无数的试错,这可以追溯到1999年他作为第23名员工加入谷歌前。

Gmail创始人保罗·布克海特在谷歌办公桌前,摄于1999年(摄影:Courtesy Paul Buchheit)
“大约在1996年前,我就开始开发电子邮箱程序了,”他解释道,“我当时想开发一款基于网页的电子邮件,但工作了几周后就开始感觉烦躁。
我从中意识到,这一结果跟我的心理状态有关,也就是我认为自己应该长期拥有一款有用的产品,这很重要。所以从我最开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致力于开发有用的东西,然后持续优化改进它。”
Gmail最初的代号叫Caribou——这个名字借鉴了美国漫画《呆伯特》(Dilbert)中对神秘企业项目的称谓。布克海特开发的首个有用的功能就是为自己的电子邮件引入搜索引擎,其实这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完成了。
原因是,他之前从事的项目是在Google Groups,一个专门索引互联网上新闻报道的论坛;这样,他要做的就只是利用Google Group的高速搜索功能,让用户可以从邮件中(而非新闻论坛)索引到新闻报道。
最初,布克海特的电子邮件搜索引擎仅在他自己桌面的服务器中运行。但当他寻求其他工程师的反馈时,工程师们都希望这项功能也能为他们所用。很快,这项功能就实现了。
Gmail从一开始就提供了远优于主流电子邮件服务的搜索功能,这使得它具备了鲜明的特色。如果它的容量仅仅与Hotmail保持一致,也许就不需要这么强大的搜索功能了。毕竟,如果邮箱只有几MB空间时时候,是不大可能丢失信息的。
但事实上,高标准的搜索需要高标配的存储:它开启了一种全新的可能,让用户可以永久保留电子邮件,而不必因为空间限制拼命地删除。最终,谷歌决定提供给每位用户1GB的空间,在此之前,他们经过考虑筛除了那些看似慷慨但却不够夸张的方案,例如100MB。
“无论从产品还是战略角度,很多人认为这是个很糟糕的想法。”
不过,早在谷歌决定为Gmail用户提供1GB空间前,公司就希望将Gmail打造成一款盈利的产品。尽管谷歌本身非常依赖邮件文化,但这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样理所应当。
在发展初期,谷歌对公司的定位之一始终是聚焦于搜索引擎。这是它与Yahoo、Excite、Lycos及其他搜索巨头最大的不同,这些公司当时已经先后转型为“门户网站”,其野心已经扩大到要全面囊括天气、体育、游戏,还有电邮等领域。门户的业务包罗万象,但未必样样精通。
“无论从产品还是战略角度来看,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个糟糕的想法。”布克海特提到他的电子邮件项目时说,“有人担心Gmail与网络搜索毫无关系,有人还担心此项目将导致谷歌被微软等公司置于死地。”
幸运的是,谷歌的两位联合创始人并不在反对者之列。“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一直支持我,”布克海特说,“而其他很多人都不太支持。”
在布克海特启动此项目一两个月后,另外一名工程师加入进来,名叫桑吉夫·辛格(Sanjeev Singh),两人后来于2006年离开谷歌,共同创办了社交网络创业公司FriendFeed。( FriendFeed已于2009年被Facebook收购。)随后,Gmail团队日益壮大,但速度并不算快;即使是在该服务2004年发布后,团队成员也只有十几人。
Gmail的第一位产品经理是布莱恩·拉考斯基(Brian Rakowski),他在2002年大学毕业加入谷歌的第一天,就从上司玛丽莎·梅耶尔(Marissa Mayer)那里听说了这项服务。(拉考斯基至今仍在谷歌任职,目前在Android团队工作。)眼前的一切令他兴奋不已,但当时的Gmail仍然只有一个很简单的草稿。
(编辑:安阳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